李總統主政十二年與台灣的成就

李總統主政12年與台灣的成就研討會

編者按: 台灣綜合研究院與本報合辦的「李總統主政十二年與台灣的成就」研討會,今天上午九點至下午四點半在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(中山南路二十號)舉行,李總統將親臨致詞,隨後,會議分就民主憲政、經濟建設、國防外交兩岸關係與社會文化等層面展開討論,包括學者、專家、官員發表專論,本報特別摘錄專論內容刊登,以饗讀者。

※ 主政12年 李總統:感謝全民攜手打拚
※ 劉泰英:「李總統以耶穌殉道精神推動民主」
※ 鍾堅:把「黨軍」變國軍 最可貴
※ 民主改革成就 康寧祥、林豐正同叫好
※ 黑金問題應該歸責於誰 翁松燃:不能驟下結論
※ 學者推許本土化的成果 指留給新政府寶貴資產
※ 李總統肯定國大對民主化貢獻


主政12年 李總統:感謝全民攜手打拚


李登輝總統昨日參加「李總統主政十二年與台灣的成就」研討會致詞指出,回顧十二年來,他最欣慰與感謝的是有機會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,和全體國人共同奮鬥,實現為台灣創造希望,為同胞謀求福祉的抱負。今後他也會繼續秉持對台灣的熱愛,和大家站在一起,為我們共同的未來締造更光明的希望。

 台灣綜合研究院與本報共同舉辦李總統主政十二年研討會,李總統應邀致詞表示,從政,對他個人來說,一直是人生的一個意外。但是,在歷史的因緣際會下,走上從政之路,進而擔任國家的領導人,卻也是他面對國家和同胞,所不能推卸的責任與使命。

 李總統說,這十二年來,雖然曾經有許多困難,也遭遇許多挫折,但是在國人的支持下,大家本著「向不可能挑戰」的精神,一步一腳印的為台灣寫下輝煌歷史,也為台灣開創了嶄新的歷史紀元。

 李總統細數,在政治方面,我們以維持經濟成長與社會安定為基礎,透過憲政改革,逐步完成民主化的目標。在經濟方面,我們以自由化與國際化為主軸,致力完備法令制度,建構健全的經濟發展環境,順利完成產業升級。

 李總統進一步闡述,在社會方面,我們以解除威權、激發活力、追求和諧為目標,建設個人自由與群體和諧兼容並蓄的多元化社會。在兩岸方面,我們秉持對等互惠原則,逐步開展兩岸交流協商。

 李總統強調,兩岸關係的增進與改善,必須以維護國家尊嚴與保障國家安全為前提,務實面對兩岸分立、分治的現實,才能開創兩岸和平共榮的新契機。

 李總統表示,今天我們可以驕傲的說,中華民國已經是一個經濟繁榮、政治民主、社會開放的現代化國家,同時也是全球發展中國家積極效法的成功典範。

 李總統指出,面對新世紀的挑戰,我們必須加速國家發展的進程,才能讓我們努力締造的建設成果不斷延續,成長茁壯。不論是經濟力量的鞏固,民主法治的深化,社會多元的維護,兩岸關係的穩定,都是需要朝野凝聚共識、同心努力的課題。

 李總統最後衷心期望,全體國人能以這十二年來的發展成就為基礎,繼續推動改革,完備制度,為我們的後代子孫開創祥和安定、永續繁榮的美麗願景。

劉泰英:「李總統以耶穌殉道精神推動民主」

〔記者陳中興╱台北報導〕前國民黨投管會主委劉泰英昨天以耶穌殉道精神,比喻即將卸任的李登輝總統推動民主的決心。劉泰英坦言,國民黨在這次選舉中被犧牲掉了,但卻成功推展台灣民主,這個結局,都是李總統的選擇以及所有主觀因素相互連動的成果。

 劉泰英表示,台灣政治到了李登輝時代,真正達到國父孫中山先生所規劃民主成長的第三階段「憲政」時期,但台灣選舉充斥買票、賄選,顯示台灣民主並未發展成熟,李登輝當年絕對有空間繼續選擇兩蔣時代的人治模式,也就是繼續維持訓政。

 如果李登輝選擇人治,國民黨現在可能還是執政黨,李總統也可能繼續當總統;他只要不堅持總統直接民選,繼續沿用國代間接選舉,就可輕易維持政權,因為國大代表只有幾百位,分批說些好話、給點好處,要連任總統輕而易舉。但是,他堅持總統直選,弄得競選時一天要跑十幾場,劉泰英說,「這就是他的可愛、為民主改革犧牲的地方」。

 劉泰英說,耶穌為使基督教教義能順利推行,他發現只有自己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才能成功。耶穌當初也在猶豫,究竟要保全性命,還是一死以身殉道,最後他選擇一死,才造就今天的基督教。

 劉泰英表示,每個國家推動民主都要付出代價,但若沒有民主,就無法抵擋獨裁,與其選擇獨裁,台灣擁抱民主也付出代價,但比起選擇獨裁,選擇民主的代價最輕。

 對於未來的兩岸關係,劉泰英說,新政府必須從「中國人的民族性」、「中國政治生態」、「大陸一般老百姓的想法」、以及「中國特有的民族情感」著手,必須以大智慧來處理。

 對三通問題,劉泰英認為,眼前三通的阻礙來自中國,通不通只是對岸的一念之間;但畢竟三通是個複雜問題,新政府應該投入研究實務問題。包括兩岸三通發生糾紛時,打起官司究竟誰具有管轄權?兩岸貨物如果算國際貿易,就必須課關稅、用提單、抓走私,也涉及管制品進口問題,但如果定位為國內航線,就不會有這些問題。

 這些問題到現在好像只有商人在研究,政府部門一點準備都沒有,怎麼三通?美國預算委員會以「Means&Way」為名,就是國會在制定法案時必須提出執行辦法,立法院也該提出。

鍾堅:把「黨軍」變國軍 最可貴

〔記者黃忠榮╱台北報導〕清華大學教授鍾堅昨天表示,李登輝總統在風雨飄搖、國際動盪的時代,能夠把國防、兩岸及外交政策處理得很好,十分難能可貴。他並表示,李總統最值得稱道之處就是把國民黨的軍隊變成國家的軍隊,使政黨逐漸退出軍隊。

 台灣綜合研究院昨天舉辦「李總統主政十二年與台灣的成就」研討會,台灣綜合研究院第四所所長楊志恆發表「後冷戰時期台灣國防政策的調整」論文,鍾堅擔任評論人評論時作以上表示。

 鍾堅評論時指出,李總統最值得稱道之處就是把國民黨的軍隊變成國家的軍隊,並使得政黨逐漸退出軍隊,這從李總統曾在授階八位晉升上將的將領時說「各位做事要看國家,不要看人」可以看出來。

 鍾堅指出,李登輝非軍人出身,對於若干國防政策可能不夠專業,例如現在服勤的戰鬥機飛行員比戰鬥機還少,這與去年「兩國論」發表後,空軍大幅提升戰備,因而缺少時間訓練初級飛官有關。

〔記者黃忠榮╱台北報導〕海基會副秘書長吳新興昨天表示,李登輝總統主政十二年在「外交承認」上雖無具體進展,但在「國際承認」上獲得重大成就,具體的把台灣推向國際,並讓台灣在國際上「形象重建」,他的外交成就影響十分深遠。

 台灣綜合研究院昨天舉辦「李總統主政十二年與台灣的成就」研討會,中研院歐美所所長林正義發表「李總統的務實外交及其影響」論文,吳新興在擔任評論人評論時作以上表示。

 吳新興在評論中表示,李總統的外交政策可說在逆境中「力爭上游」,並向「不可能的任務挑戰」;雖然李總統主政十二年無法跳脫中共的打壓,以致在「外交承認」上並無具體進展,但由於台灣內部的民主成就,使得台灣在「國際承認」上獲得重要認同,具體的把台灣推向國際社會。

〔記者羅嘉薇╱台北報導〕李登輝總統主政十二年的大陸政策應如何評價?中山大學陸研所教授林文程指出,主政者必須依循主流民意來推動大陸政策,這是李總統所留下的最重要價值。國民黨陸工會主任張榮恭認為,李登輝總統是兩岸協商大門的開啟者,他在統與獨、台灣意識與中國情懷的天秤上,從未失去平衡的大陸政策軌跡,值得台灣未來的主政者學習與依循。

 張榮恭指出,在評價李總統大陸政策的時候,美國因素顯得特別重要,因為李總統有長達七年半的任期和美國總統柯林頓重疊。他進一步指出,自從九四年起,柯林頓政府的對華政策就逐漸向中共傾斜,不但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,不支持台灣加入會員資格為主權國家的國際組織,「三不」更直接導致「特殊國與國關係」的產出。

 張榮恭強調,李總統主政期間,從來沒有使統與獨、台灣意識與中國情懷的天秤失去平衡,每當「獨」的托盤快要著地,李總統就會在「統」的托盤上增加籌碼,即使在兩國論後,國家統一仍是中華民國大陸政策的目標,這正是台灣未來主政者很重要的學習課題。 

民主改革成就 康寧祥、林豐正同叫好

林正義


〔記者鄒景雯╱台北報導〕監察委員康寧祥昨日指出,李登輝總統主政十二年最重要的成績,就是建立一個定期全部改選公職人員的政治機制,若非如此,政黨輪替不可能實現﹔而台灣走向民主化,與李登輝在這個時期擔任總統也息息相關,並不是理所當然必然發生。

 中正大學助理教授林佳龍昨日在「李總統主政十二年與台灣的成就」研討會發表「政治領導與民主化」論文,康寧祥評論時做上述表示。

 康寧祥認為,林佳龍將李總統界定為務實的民主派,具備駕馭民主改革所需要的關鍵力量,包括善於設定議題、形成聯盟、動員群眾、選擇行動時機、運用體制內的資源、操作正當性的論述,以及在交錯的重重矛盾中平衡前進,是十分精確的觀察,而這正是李登輝從一個沒有被外界看好的人,變化成強有力領導者的關鍵。

 針對李登輝在弱勢被動領袖的階段,康寧祥舉實例佐證,他透露,最近在與李總統聊天時,黃主文向總統抱怨當年集思會在立法院協助李總統,卻遭到黨內的排擠,李總統並無法幫他們的忙﹔李總統當場表示抱歉,當年由於策略的考慮,只有忍耐讓他們犧牲。

〔記者黃維助、田世昊╱台北報導〕在李登輝總統卸任前夕,長期追隨李總統的國民黨秘書長林豐正昨天指出,李總統主政十二年來所推動的民主改革成就得來不易,未來無論是誰來領導國家,都必須延續李總統所建立的民主道路,將我國帶領到更加繁榮、更加民主的境界。

 林豐正表示,十二年來,李總統按部就班推動改革,接續完成解除戒嚴、開放政黨設立登記、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、全面改選中央民代、舉辦省市長直接民選、總統副總統直選以及精省等重大措施。

 林豐正指出,從今天看來,這些民主成就,大家早已習以為常,不會感到得來不易,但十二年來每推進一步改革,所必須面臨的挑戰與危機,以及所必須付出的艱辛和定力,如非身處其中,實在很難體會。

 林豐正表示,包括總統直選及省長民選等政策,如果不是李總統的毅力與堅持,很難推得動,因為當時黨內即有不同意見,但李總統認為直選是民主國家必須要走的路,事後證明,李總統的堅持值得喝采。

黑金問題應該歸責於誰 翁松燃:不能驟下結論

〔記者鄒景雯╱台北報導〕暨南大學教授翁松燃昨日指出,台灣的黑金問題,有其長期的歷史因素,也是台灣民主化過程中出現的現象,究竟應該歸責於誰,應該再多些時間沉澱,不宜太早下結論。

 翁松燃也表示,期望李登輝有效的改造國民黨,似乎並不符現實,國民黨的改革應該由其他人來做,這由李登輝的權力基礎由何而來?威脅由何而來?就可以清楚的找到答案。

 台大教授趙永茂以「台灣地方的民主發展與困境」發表論文,他認為,國民黨這次失去政權,出於對黑金氾濫的反省不夠,其中李總統應該負起一定的政治責任,翁松燃在評論時,提出不同看法。

 翁松燃指出,國民黨早期在台灣一黨威權專政,不僅是外來政權,更具有殖民色彩,是一個少數統治台灣的政權,國民黨部知道如何處理地方勢力,因此以扶植派系作為手段,就像英國與法國殖民印度時,介入各地區的內鬥一樣。



學者推許本土化的成果 指留給新政府寶貴資產

〔記者黃以敬╱台北報導〕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廖咸浩昨日在「李總統主政十二年與台灣的成就」研討會中,發表「十二年來國民黨本土觀的演變」論文指出,蔣經國執政後逐漸展開國民黨本土化措施,而李總統的大開大闔,更為台灣社會走向帶來空前變動,不僅使國民黨變成「本土化」政黨,更帶動台灣本土的社區營造運動,可望為下一任政府留下珍貴資產。但他也提出警訊指出,這種以台灣為主體的本土化文化觀點,應當是一種視野,必須奠基於歷史記憶,不能過於排他,例如台灣與中國文化發展不能全然分隔,而應是互補互生。

 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小紅則在評論時進一步指出,目前台灣本土化走向似乎就有與民粹主義接近的爭議出現,李總統帶動的本土化運動是由下而上的社區營造運動,還是追求台灣民族主義的工具,似有進一步探討空間,也有必要追求更大社會共識及各族群意見的「公約數」作為基礎,才能使台灣本土化更為落實及健全。

李總統肯定國大對民主化貢獻

〔記者葉立傑、王貝林╱台北報導〕李登輝總統昨晚在宴請第三屆國大代表時致詞指出,民主改革是一條漫長的道路,當年他決定推動憲政改革時,曾經遭遇許多困難與挫折,但在國人的支持及國代的努力下,終能克服困難,完成舉世肯定的「寧靜革命」。這個具體成就,證明我們掌握了主流民意,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。

 國大代理議長陳金讓則在稍後致詞時,推崇李總統主政的十二年間,是國家改革發展最成功進步的時期,其成就找不到任何言語能夠表示感謝。

 李登輝總統昨晚於國賓飯店邀宴第三屆國大代表及家屬,席開四十五桌,包括副總統連戰、總統府秘書長丁懋時都偕夫人出席,場面盛大。

 李總統致詞時表示,由台灣民主政治發展可以看出,其實中國人可以接受西方的民主價值觀,只不過光透過制度不可行,必須將這個價值觀深入人心,這是他推動心靈改革的原因。

 李總統表示,回顧十二年來,國家民主改革能順利推動,主要是因為國民大會能呼應國人期望,逐步完成中央民代機構全面改選、建立總統由人民直選的法源、完成中央政府體制修正、精簡政府組織層級及國大虛級化等修憲工作。

 李總統說,十二年來的憲改工作為民主工程奠下雄厚基礎,但其中面臨的阻力與困難也相當多,幸好有賴歷屆國代的努力才能一一突破。李總統並以「石磨仔心」來說明其中的心情,看到民主豐收的成果,他和所有國代一樣感到欣慰。李總統隨後並向在場國代敬三杯酒,表示感謝之意。

 陳金讓則代表國大致贈「民主功深」紀念牌給李總統、「贊襄功宏」紀念牌給連戰,國代謝瑞智等人也以著作、鮮花和木雕送給李總統,李總統也逐桌向國代敬酒並閒話家常。